美国空军参谋长戴维·阿尔文上将放出"大招",说他们的F-47六代机最快今年就能服役。这消息一出,整个军事圈都炸了锅。不过细究起来,这事儿怎么看都像是被我们的歼-36给"逼"出来的。
去年年底,咱们的歼-36一飞冲天,成了全球第一个亮相的六代机,这一下可把美国人给打懵了。他们哪能想到,在这场未来空战的"军备竞赛"中,中国竟然抢了先手。这不,美国这边坐不住了,赶紧把自家的F-47项目给端了出来,生怕在这场较量中落了下风。
2024年12月26日,在成都的天空上,一架造型独特的战机腾空而起。这就是让美国人坐立不安的歼-36了。这家伙可不是一般的飞机,光看外形就够唬人的:没有尾翼的菱形机翼,整个机身流线型得跟科幻片似的。更厉害的是,它装了三个发动机,推力能达到41吨,比美军引以为傲的F-22还要猛。
香港《南华早报》可不是白夸的。这架飞机能在1000公里外就开始"管控"空域,连美军的B-21隐身轰炸机都得掂量掂量。用老百姓的话说,就是能在家门口就把对手给拦住,让人家连门都进不来。
美国人这边可就坐不住了。今年3月21日,他们火急火燎地把F-47项目给提上了日程。特朗普一挥手,就给波音公司批了200亿美元。这钱花得可真是大手大脚,但也能看出美国人这回是真急了。
最逗的是,美国空军参谋长阿尔文上将前几天放出的那张PPT,说F-47今年就能服役。这话说得,连美国自己人都不信。后来赶紧出来"改口"说是"本届政府期间首飞"。这不就是被我们"逼"的吗?
再说说这F-47的性能,美国人标注说作战半径能达到"1000+"海里,换算下来就是1850多公里。这数字确实挺吓人的,比他们现役的F-35C足足多出50%。但是,这个"+"到底是多少,美国人自己也说不清楚。
说到底,美国人这么着急要大航程,说白了就是怕咱们的东风导弹。他们想让战机能在东风导弹打不着的地方起降,再飞过来打。可惜啊,这算盘打得不够精。太平洋上的美军基地要么离得太近,在1000公里之内;要么就远得离谱,得3000多公里。再说了,东风-17这种高超音速导弹一出,管你躲到哪儿去。
最让美国人头疼的是钱的问题。他们计划造185架F-47,数量跟F-22差不多。但是这么点数量分摊下来,每架飞机造价至少得3亿美元。这价钱,美国军方自己都直呼受不了。
而且,美国人可能还不知道,咱们除了歼-36,还有个"歼-50"正在路上呢。这下可真是要让他们更加坐立不安了。
美国现在是左右为难:要是不造六代机,未来的制空权就没了;要是造吧,这钱又实在太贵。现在美国的军费已经到了9000亿美元,看着数字很吓人,但是真要分到具体项目上,也就那么回事。
这场六代机之争,比的可不只是一架飞机那么简单。这里头透露出来的信息,值得咱们好好琢磨琢磨。
咱们的歼-36可不是一蹴而就的成果。从2016年立项到现在,走的是"小步快跑"的路子。先用歼-31试验隐身技术,一步一个脚印,最后才有了歼-36的横空出世。这飞机可真不是盖的,光说隐身性能,雷达反射面积才0.001平方米,跟B-21轰炸机差不多。再配上14枚导弹的大肚量,这战斗力,啧啧。
美国的NGAD项目从2010年就开始了,结果呢?走走停停,磨磨唧唧。为啥?一是预算问题,二是总想着一口吃成个胖子。他们非要搞什么"系统簇",就是要把有人机、无人机、网络战全整一块。这想法是好,但是太贪心了。
最有意思的是这两边的思路差异。美国人总想着用钱砸出技术优势,动不动就要求盟友们"抱团取暖"。咱们呢?实打实地干,该试的试,该验证的验证,一点一点把技术吃透。就拿歼-10CE来说,在印巴那边的表现就很能说明问题,这才是真本事。
现在的情况是,美国人坐不住了。他们的F-47项目明显是被咱们逼出来的。但问题是,光把项目提前,就能赶上来吗?人家XA102发动机现在还在喘振呢,这仗怎么打?更别提那3亿美元一架的天价了。
这事给我们透露出一个重要信号:在高科技领域,只要我们坚持自主创新,踏踏实实干,就没有追不上的技术,更没有跨不过去的鸿沟。美国人现在的焦虑,恰恰说明我们走对了路。
放眼全球,这场较量的意义已经超出了军事范畴。它体现的是国家创新能力的较量,是产业体系的较量,更是国家意志的较量。美国想靠"技术霸权"卡住别人的脖子,但现在看来,这招儿对中国可不太管用。
最后说句大白话:在这场较量中,美国人终于尝到了"后发劣势"的滋味。这感觉怎么样?可能不太好受吧。但这就是现实:科技创新的道路上,没有永远的"老大",只有永远向前的脚步。
